等到蛤蟆上山的时候,能把水排空,借太阳暴晒,消毒杀菌。至于水源,旁边这条小沟里的水就足够了。
我知道你们还是不相信蛤蟆会回来,不过,这没关系,咱们把这片山也圈起来,让蛤蟆跳不出去就行,到了冬天,它们还得回到这里来。因为,这是它们在这片地儿,唯一能过冬的地方。”
听吕律这么说,几人一下子明白了。
“这是准备圈多大一片地儿啊?”赵永柯问道。
“这条山沟,我看了下,差不多有一公里左右,加上两边都是山,就像我那草甸子一样,沿着两侧山脊,把这段山沟围起来就行,也不需要多复杂,咱们用纱网、麻袋啥的,圈起来就行,这东西比栅栏要快得多得多。
山沟里还有好几个地方,可以进行简单堵截,就能形成很好的越冬池子和孵化池,周边的山地,我估摸了一下,也大概有上百公顷,足够养很多林蛙了。”
林场的山地承包,根本就没用什么钱。别说是现在了,就即使到了九零年代末,在东北这旮沓,承包林地,还有头三年免费的政策,三年后需要向林业部门缴纳一定费用,但一公顷也只是两元的有偿使用费。再过一二十年,也只是达到了每公顷三块五左右。
到了后期,承包两三千公顷林地养林蛙的人不少,一年下来,投入也不过几千块而已。
这么大片地方,简单管护,那就跟捡钱似的。
一个林蛙养殖场地都能这么大面积,听上去很夸张,但那是真的便宜。
吕律早在看的时候,就对这些地方有了规划。
现在也就是人手限制,吕律也只能想着,先弄起来,等到发展起来,再扩大规模。
“那这片地儿,能养多少林蛙啊?”梁康波沉思了一会儿,问道。
吕律微微一笑:“好多万只!”
在几年前,一只东北林蛙可以卖到五毛钱,这钱,哪怕是放到现在,也是不小的数字,没有禁捕令,林蛙被疯狂捕捉,到了七十年代末尾的时候,林蛙的数量已经很少了。
少了,价格也就跟着涨起来了。现在,都能达到八九毛钱一只了。
到了三四十年后,一只林蛙更是达到了十来块钱一只的程度。
这也是上山的时候,只是偶尔遇到林蛙的原因,不少人喜欢吃是其一,更多的则是为了换钱,山上剩下的,越来越少了。
到了现在,早已经供不应求了。
而林蛙养殖,也在这时候,开始进入探索阶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