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大举出边墙北上,总共动用了三个卫的兵力。第16卫和第17卫分别前出到八卦城和富峪城待命,18卫分成两部分,在独石堡到八卦城、喜峰口到富峪城沿线,负责保护修筑轨道的工匠。
陆军总共才有15个卫的建制,怎么又冒出来三个新编号呢?很简单,孙承宗的功劳。在兰州集训的新军已经结业了,总共八万人,采用一半一半的方式与1到15卫混编,于是就多出来16到29整整14个卫。
整编好的新军已经陆续补充到四个都司之中,其中的16、17、18三个卫被总参谋部划为直属预备队,留在了京城和通州大营。
这次洪涛就是动用了总预备队,用最难以被提前察觉的方式突然增加了两座堡垒城市的兵力部署。看上去好像是为了掩护轨道修建,实则包含着更大的祸心。
经过一年多的地毯式巡查,大明陆军已经将半径200里范围内的山山水水都呈现在了等高线地图之上,北边最远可达少郎河畔,差不多有350里。
在总参谋部制作的大沙盘上,富峪城以北的群山中插了两面小旗子,一曰赤峰、一曰少郎,相距差不多都是170里。
这两面旗帜就是此次大军北上的目标之一,在半年之内新建两座要塞型城市,并用轨道连通。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除了三个卫的兵力,建设部投入了五万工程队和三万动员劳役。由熊三拔亲自指挥,采用分段同时开工的方式,不计成本、不求质量,只要一个字,快!
付出了好几倍的造价,难道就是要一堆样子货和表面工程?洪涛当然不会干这种傻事儿,建城修路只是第一步,待少郎城建好,大军有了依托、后勤有了保障,接下来就是第二步,拱卒叫将!
中国象棋中有句话,小卒子过河顶大车。卒子就是以步兵或者叫骑马步兵为主的大明陆军,车就是行动快捷的蒙古骑兵。
为了不让机动力比较弱的小卒子在野战中被横冲直撞的车一口口吃掉,洪涛想了个笨办法,用一连串坚固的要塞城市加以保护。
从富峪城开始,更北的赤峰城和少郎城相距都在200里之内,哪怕没有轨道连通也不用太担心后勤补给问题。这样一来北上的陆军就不怕被骑兵围困了,有本事别走,看谁熬得过谁。
可一但让数量足够多的陆军深入了察哈尔部的领地腹地,小卒子就变成了过河卒,前后左右想去哪儿去哪儿,百里之内都是攻击范围。
放牧?想都不要想,连吃饭睡觉都会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