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记者提问,到底采用了什么方法,才让****决定投降,罗清武一概回复:“由于保密需要,具体细节不方便透露!”
事实上,大家也确实把他当成了英雄,不过这个英雄很快就被打脸了。
既然凯伊达劫持的是华夏民航,于情于理,赫里等人落网之后,都应该交由华夏处理。
华夏方面也很快就向以色列申请引渡,然而以色列却果断回绝了,给出的理由是:“赫里等人是以色列的通缉犯,将接受以色列法律的审判!”
凯伊达毕竟给以色列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以色列的这种做法说来倒也不正常,于是罗清武大手一挥:“那就把人给你们吧!”
罗清武的想法是,如果这把赫里这帮人引渡过来,其实很麻烦。如果严判的话,每一个都够得上死刑,可这些人全都不是华夏国籍,如果本人所在国家提出异议,很可能因此引发国际纠纷;正相反,如果对这些劫机犯从轻处理,那么国内舆论肯定又不答应,为什么洋人犯罪就可以高人一等。
既然麻烦,还不如不引渡,把麻烦留给以色列,罗清武认为这是政治智慧。
熟料,国内舆论却还是不答应,毕竟劫机犯在飞机上杀人了,而且危及了三百名华夏乘客的安全,这要是不能接受华夏法律的制裁,以后华夏人在国际社会上还有什么地位。
国外舆论也说了不少风凉话,认为在面对本国公民生命安全的时候,以色列的表现显然要比华夏更加积极一些。
各种冷言冷语难免飘进红墙里面,可把罗清武给气坏了,不住的念叨:“你们这么一点不理解政治智慧,简直是一帮乌合之众,国际关系是你们想的那么容易处理的吗!让你们来处理这种问题,你们恐怕全得吓死!”
这还不算完,罗清武对劫机犯的这种态度,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各种揣测。
劫机事件的最终解决方式本来就有些怪异,没有任何武装冲突、没有任何讨价还价,劫机犯怎么就这么轻易投降了。更重要的是,劫机犯没有在华夏投降,而是去了八竿子打不着的特拉维夫。
从常理来说,劫机犯既然决定投降,哪怕不愿意回华夏,至少可以去中东国家,那里有他们不少同情者和支持者,没准就能得到一些庇护。可他们如果落到以色列的手里,下场会比回华夏要更惨,因为以色列人早就把他们给恨透了。
这些劫机犯去以色列简直就是一心求死,种种违背常理的现象,让国际社会产生了一个推测——其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