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枚特大号核武实在太大,爆炸威力和杀伤范围又异常惊人,所以苏俄的科研人员在如何才能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又能成功对这种特大号核武试爆的方法,伤透了脑筋。
最后,苏俄军方决定派遣一架Tu–95V型轰炸机执行这次试爆任务。
还会派遣一架Tu–16獾式喷射轰炸机作为观测机,负责将试爆的画面以图片和影像的方式记录下来,同时将爆炸时的空气作为样本收集。
另外,由于这种特大号核武过于庞大,所以负责试爆的这架Tu–95轰炸机必须将机体内的燃油槽和机腹炸弹舱门移除才能达到执行此次任务的标准。
同时,为了试爆人员的安全考量,用于试爆的特大号核武还特别加装了一个重达800公斤的减速伞,以延迟炸弹释放坠落后的时间和速度,也好让任务机与观测机能够撤到距离原爆点45公里以外的安全范围。
并且,执行任务的轰炸机和观测机均涂装了含有特殊材质的白色无机反光涂料,以避免试爆的高温造成人员或两架任务机的损伤。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1961年10月30日上午,携带特大号核武的轰炸机和负责记录的观测机,从科拉半岛基地起飞。
莫斯科时间的上午11点,两架飞机到达了试爆的新地岛群岛西岸的预定空域1.05万米的投弹释放高度。
经过一番准备后,任务机以伞降式空投的方式,成功的把携带的特大号核武投放。
莫斯科时间的上午11点32分,这枚特大号核武降落到4.2千米的引爆高度,特大号核武内置的气压感测器感测到了设定高度,当即启动了自动引爆。
随着一声巨响,天空中出现了一颗半径达到了4.6千米的巨大火球,而这枚特大号核武的引爆高度不过是4.2千米。
因为这颗火球的半径超过了引爆高度,所以火球很快就席卷了地面,并迅速扩散到了投掷的1.05万米的高度,使其在将近1000公里外的地方都能看见。
爆炸产生的蘑菇云宽近40公里,高约64公里,相当于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的7倍多。
爆炸产生的热风甚至让距离试爆地点170公里以外的人都受到了3级灼伤,而爆炸的闪光让220公里以外人的眼睛感到剧痛和灼伤,个别严重的造成了白内障和失明。
整个爆炸连芬兰都能发现和感觉到,并造成当地许多房屋的玻璃破碎。
爆炸的暴风压力在引爆点正下方就高达每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