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阵忽悠之后就恢复了这个职务,并把这个职务交给了东林党人。
几年后,崇祯皇帝发现情况不对劲,东林党并非想象的那么可靠,京营被文官渗透的越发厉害,其弊端越来越严重。无奈之下,崇祯皇帝不敢和他哥一样撤裁这个职务,只能采取了他的老办法,就是换人,直接撤换了协理京营戎政人选,借都察院都事张道泽弹劾李邦华的机会,顺势罢免了当时协理京营戎政李邦华的官,让他回乡闲住。
不过李邦华虽然是协理京营戎政,也是东林党人,但实际上李邦华这个人还是颇有能力的,算是东林党内的实干派。在他协理京营戎政期间,曾经试图改革京营,消除京营的弊端,可还没等他对京营动手就被崇祯皇帝给罢了官职,真正做事的李邦华都落得如此下场,之后接替李邦华的人都暗暗拿李邦华作为教训,就此因循守旧,姑息养奸,京营问题再也没人敢提。
说来也奇怪,无论是大明朝廷或者军中,都有类似的现象。那就是三方分权,相互制约的情况发生。
比如中枢的皇权、司礼监、内阁三方。朝堂上,皇帝、内阁、文官集团三方。而京营中,勋贵、太监(代表皇权)和文官三方。似乎这种格局已深入到了大明的方方面面,而且在其中文官集团的力量越来越大,直接压倒了前者,如此下去怎能有好呢?
朱慎锥是外来者,而且他拿下京师是直接打下来的,尤其是在京师郊外一战击溃了京营主力,几乎把京营的主将全部一网打尽。
由于这个缘故,进入京师后朱慎锥这才能对京营进行肆无忌惮地整顿,首先就直接拆分了京营,从原本的京营中挑选出可堪一用的军士整编新军,并给了这个新军一个新的名字——顺天军,而之前京营的结构虽依旧还在,但实际上已同无没什么区别了。
用新的顺天军来替代老的京营,这才是朱慎锥的真正目的。至于之前掌控京营的那些勋贵,包括原总戎吴惟英在内的这些人,朱慎锥各自进行了另外安置,毕竟这些人是老牌勋贵,影响力不小,朱慎锥是要进行拉拢的,但对京营中的文官们,朱慎锥就没那么客气了,虽然没举起屠刀砍了他们的脑袋,可也直接闲置了起来,其中协理京营戎政这个职务索性空悬。
这一次和皇太极作战,朱慎锥把手里的顺天军给派了出去,让王晋武统帅上阵,目的就是要锤炼这支刚刚整编完成的军队。
通过战场来锻炼军队,虽然会付出一定代价,但从目前的结果来看这个代价还是值得的。
在喜峰口一战,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