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的意义,便是鹰派的崛起。
这场北伐战争不仅前线杀得血肉横飞,共和之辉内部亦是如此,在北伐末期,各地军营大规模哗变,并在一些士兵的“导火线”下爆发流血冲突。
哗变中,隶属鸽派的城防建设军死伤惨重,各军区的中高层大换血,被鹰派将士趁虚而入,一举夺走了曾经不平衡的权力。
而这些各地第一个开枪引发冲突的士兵,后经查明全都隶属已故共和国上将冷鸾旧部,这很容易让人引起一些联想。
就像冷鸢的“败走雪原”是真败还是假败,后世一直在争论,北伐末期的军区哗变也同样是争论话题:这件事究竟是巧合之下发生,还是一早就计划好的?
甚至有人开始研究起北伐最初的目的,假设这规模庞大的流血哗变不是巧合,而是一个有预谋的“鹰派夺权计划”,那整个北伐的意义就被彻底推翻了!
如果北伐的真面目是冷鸢早就设计好的“夺权”行动,为的就是在战争后期制造这么一场混乱,通过哗变击杀大量鸽派中高层将领,让鹰派趁虚而入,那这场北伐就不是所谓的北伐,而是一个天大的阴谋!
如此一来,什么《讨逆匪檄》,什么封狼居胥,什么败走雪原,什么横棺立碑战群夷,全都是用来掩饰阴谋的一朵浪花而已!
同样的,什么产粮问题,天下兴亡,为国雪耻,什么使民皆得其所,游子归家,都是虚伪大义的牺牲品!
如果真是这样,那这场北伐根本不是为了人民而发动,也不是为了国家而发动,完全就是“鹰派崛起”的垫脚石!
之前,政治体系稳固,鹰派不可能对当权的鸽派下手,可北伐战争后期摧毁了共和之辉内部的稳定,使其风雨飘摇,鹰派有了对鸽派下手的机会!
在那种哗变中,很难分清到底谁是对谁是错,就算送上军事法庭也面临着证据缺乏,难以指控的问题。
而且哗变之后,鹰派趁虚而入,从鸽派的尸体上接走血淋淋的权力,这一切让中央体系无法阻止,因为这种现象不是个别,而是大面积的!
如果再发起一场政变,把这些崛起的鹰派又重新压下去,那好了,联邦的官员得乐开花,每天磕着瓜子看共和之辉内部杀得昏天暗地,最后沦为三流国家。
所以,鹰派崛起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而且是拜这一场北伐所赐,是北伐末期堪称“国难”的局面给了他们崛起的机会。
然而,谁也无法保证这不是一个巧合,一切会不会真的只是特定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