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是放弃吴县,主动逃走。
至于中策则是死守曲阿界河,形成拒敌于门外的局面,而坚守吴县,却是下下之策,必将败亡。
这话乍一听颇为离谱,吴县乃是吴郡州治,更是孙氏的根基之地,岂有主动放弃的道理,更算什么上上之策?
但今时今日的王政却是立刻领会真意,更是拍案叫绝。
为何?
主动放弃吴县,表面看起来不合情理,其实恰恰是程普眼下的最佳选择,也会对于征东的徐州军造成最大的麻烦,因为程普军无论兵力还是物力都远逊于徐州军,所以后者不怕前者坚守,也不畏惧正面相抗,一旦打起持久战拼消耗,就正中了徐州军的下怀,只有败亡一途。
徐州军最害怕的,恰恰是前者从「困兽」变成流寇,放弃坚城,遁入山区,充分地发挥本地作战,熟悉地利的优势,和他们玩起捉迷藏来,这才是官军最头疼的。想打却抓不住对手,粮草供应又跟不上,时间久了师老兵疲,就只能撤回九江了
这便如当初黄巾渠帅徐和跑去劝王政带领兵马四散而逃一般,有着丰富造反经验的徐和同样知道这个道理,面对强敌时,他们这些黄巾贼寇最好的应对,便是永远不去正面应对,而官军最头疼的贼寇,也永远是流寇。
因为有着系统兵的大杀器作为底牌,王政当时虽然没有听取徐和的意见,但之后打下临淄后却选择了主动放弃,某种程度上亦是遵循了这条选择,宁愿放弃一座汉之五都,也要在前期避开与曹操正面相抗。
至于中策和下策则大同小异,无非是防线位置不同。
而结果很显然,王政有这份魄力,程普却没有这等决断,他似乎从来就没想过选择上策,至于中策和下策则大同小异,无非是防线位置不同,选择坚守吴县更是下下之策。
而在周瑜看来,当徐州军抵达吴县城下时,程普的败亡已然注定。
至于以大军压境的威视压迫城内的人心士气,策动内乱,这些招数天军屡次攻城皆有使用,已是驾轻就熟,无需赘言了,关键是看周瑜如何策划,选择何人,怎样行事罢了。
这方王政对周瑜有着充足的信心,思忖一番,唤来亲卫道:「去内库取些精美物件来,送去三夫人的寝殿,就说是本将对妻妹的一点心意。」
历史都面目全非了,小乔还能和周瑜相遇相识,来这桩婚事基本是八九不离十了,既然如此,这位未来的周夫人可要提前打好关系了。
「诺!」
亲卫躬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