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哪怕陆绩真有什么不测,以王政往日的行事风评,相信也不会亏待那些已抵达陆家的年轻子弟的。
尤其还有一个陆议!
陆绩清楚自家侄子的能耐,只要王政这条徐州最粗的大腿稍稍照顾一二,他一定能把握住机会,带领陆家迅速地在徐州恢复实力,不就之后再次成为一个真正的世家名门!
当然,那时候的标签前缀,可能就从吴郡变成了什么下邳、彭城,抑或是琅琊罢了。
所以此时陆绩的干劲越发足了,见过李述不久,他就立刻奔波城内各处,先后拜访了沉、召两家。
文人要泡制出些歌功颂德的东西出来,简直易如反掌,而这个时代的文人基本等同士族,有沉、召两家带头之下,接下来的几天,经过他们巧妙的引导,《康慨荡寇势》迅速成为了寿春城内文人士子间的话题重点,随后不久开始向坊间巷陌的下层百姓波及,最终彻底蔓延全城,达到不论内城外城,何时何地,凡有人聚集之处,谈论最多的话题无不是袁术的这一场剑舞,并及由此延伸开来的“武功卓着、气颇康慨”等等。
于是几乎是所有的人,或是受了引导,或是故意为之,他们都渐渐忘记了一件事情。
那个真正击败孙策的人...
那个真正彻底荡平这场叛乱的人...
究竟是谁了。
......
糜力躬身说道:“禀州牧,城内舆论如今已经形成。”
王政点了点头,侧目一旁的王熊。
王熊亦沉声道:“末将和周兄弟这几日来,凡有宴请,亦皆有意无意地把话题往联手反攻豫州上引,并且按照将军的吩咐,隐晦许诺,若袁术有意击曹,则我徐州军必愿共襄盛举,且不要一城不占一地。”
“那诸将有何反应?”
“如今寿春上下,对袁术的赞颂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连待他们这些武将也是一个个与有荣焉。老成持重的少,骄傲恣纵的多。”一旁的周泰补充道:“尤其是那个甘宁,对此话题最为关心,表现的十分急切。”
“新附之将,乍得高位,自然对军功最为迫切。”
王政颔首道:“想拿军功,自然先要打仗,甘兴霸有此作态,人之常情,如今计策既成,接下来便按乔绾之计,立刻着手离间杨弘与袁术的关系。”
道德经有一句话,叫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而《六韬·武韬》里也说,因其所喜,以顺其志,彼将生骄,必好事,苟能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