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和自家的第一谋士,鬼才郭嘉深谈一番,得知自家主公终于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郭嘉大喜过望,也是不遗余力地给王政献上了上中下三条计策。
王政最后选择的是中策,而这原本也在郭嘉的意料之中。
像郭嘉这种水平的策士,他很清楚作为臣子永远应该给主公做选择题,而非判断题。
三国演义里经常出现的场景就是某某谋士给主公出了“上中下”三策,便是基于这层考虑,乃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手段,其实人家谋士心里是有着最佳答桉的。
那么这个最佳答桉一般放在哪里好呢?
不是上策,而是中策。
为了让主公选择谋士认为的“最佳答桉”,最好的办法就是同时摆出另外两个计策。
下策固然是一眼便知不太靠谱,上策其实也只是看似高明罢了。
所以如今让陆绩和李述交口称赞的,也正是那个看似高明,却已被王政放弃的上策。
不自知的陆绩却还神情郑重地提醒道:“事关重大,需得机密。徐州牧此计,出吾口、入你耳,万不可轻泄。”
“公纪视吾为长舌妇乎?”李述当即怫然不乐:“相交数年,何故相疑?”
“吾怎会对兄长相疑呢,只是此事事关重大,多嘴提醒罢了。”
两人密议停当,陆绩当即便要转身离去,刚刚走出室外,却被李述出言唤住:“公纪,是否还有一事忘记了?”
陆绩愕然回头,却见李述正一脸肃穆地望着他道:“你尚未说。
明,何时引吾去拜见州牧尊上?”
陆绩哑然失笑:“兄长勿急,自当尽快引见。”
......
日暮黄昏之时,陆绩方才从召府缓缓走出。
一天奔波下来,他此时精神兀自亢奋,身体却已吃不消了,眼见天色渐暗,便踏上了回家的道路。
作为如今的江东政治与经济的中心,此时街道上依然行人络绎,熙攘热闹。
穿过两条小巷,陆绩转上一条宽道,忽然听见身后传来阵阵喧哗,心中讶然,循声望去。
却见后方见路人分开,十几骑招摇过市,发出叮铃铛铛的清响,似是人人身配铃铛。
当先一人约莫二十出头,锦衣绣甲,携弓带箭,头插鸟羽,顾盼自雄,气概非凡,其余伴当亦是纷纷相似打扮,紧随其后,风驰电掣地疾驰而过。
此人气质骄悍,应是个将官,怎地吾却不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