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磊,“错!五年!”
"????"
齐磊,“我们抓住了一个机会,一个借战求援的良机!“
”从1950年,5%的工业人口,一盒火柴都不能说造就造。”
“五年间,全国上马了177个大型工业项目!”(不是177就是176,记不太清了。)
“到1955年之后,我们可以生产50马力的拖拉机,可以生产双座飞机。而且不但能造,还出口了。
出口的还是米国,有200多架。“
“可以生产解放C10汽车!“
“仅仅只用了五年时间。”
"怎么来的?”齐磊笑了,反问大伙儿,“神奇吗?”
“其实不神奇,都是抄作业抄来的。“
“拖拉机是T50坦克改的。”
“飞机也是军机转民用。”
"解放C10,其实就是大毛的吉斯卡车。”
“全部来自于军工向民用工业的转换。”
“至于军工是哪儿来的?不用解释了吧?“
“没有那场战争,大毛会把这些军工技术给我们吗?甚至生产线整套的送过来吗?”
“所以,从工业的角度来说,那场战争奠定了中国工业的跳跃式发展。“
“可以说,如果没有那场战争,没有那五年的火箭式发展,新中国就没有底气挺过最艰难的那十几年。
“其影响,不亚于国际地位的提升,已经打出了国威、赢得了战略缓冲这些看得见的收益。“
此时,齐磊在讲台前踱步,“这就是视角的好处!你们有谁从工业基础的角度来看待那场战争了?“
众人摇头,确实很新奇!
听小齐导讲课,最有意思的就在于,他是纯粹的野路子,不会按照书本上的知识点照搬,而是更倾向于培养一种思维方式。
齐磊:“从不同视角,我们会看到不同的影像。”
“对一件已经有结论的事件,亦可以做出不同的判断!“
留给同学们消化一会儿,齐磊终于回到正题。
“现在我们回到当下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央视和学校为什么不替我说话?“
“原因很简单,这个结果,是可以接受的!”
“首先,我个人为什么要和米国人低头,这是我的问题。大家如果过分纠结于这个方向,那么即便你站的再高,视野也不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