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结构都没闹清楚,你们还玩啥?”
“......”
“......”
“......”
这话...太伤人了吧?
可是,齐磊说的是事实。
很少有人从结构的角度去思考中国互联网的问题,可是几乎所有人都看得到。
后世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那些叱诧风云的,几乎没有海归派。
阿里的杰克马...
企鹅的托尼马...
小米的雷布斯...
360的周某某...
还有京东的东哥...
抖音的张某某...
没有一个有上过国外名校,拿过MBA之类的经历,更没仰视过国外互联网的蓬勃之势。
相反,那些所谓的上古巨神,网络三剑客、王振东、丁雷和张潮阳。
那些所谓的百度李彦宏等等,最后不是跌落神坛被骂的狗血淋透,就是养老状态。要么就是不温不火,已经退出了第一梯队。
虽然依旧还行,可是和头部那几位还是没法比的。
为什么呢?
因为不接地气!
这不仅仅是公众形象上的不接地气,而是整体的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可以说,在国外学习的那样东西成就了他们,可是也制约了他们。
中国和米国是不一样的!而且是完全不一样的。
米国在当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都领先我们几十年,人均GDP是我们的十几倍二十几倍。
在米国买一台电脑,那叫普通消费。可是在中国,那还要奢侈品消费。
在米国,手机、电脑、汽车都是生活必需品,而在中国......
你拿在米国学的那一套回到中国来用,结果就是高高在上。
互联网的格调就是高高在上!
就拿电子商务来说吧!
当下的电子商务是什么?在米国,那就是一种新兴的购物方式。
可是在中国,那就是一个飘在天上的概念,是可以和个人的品味、格调挂钩的。
国外有成功案例,比如亚马逊,比如ebay。
导致国人标榜着欧美的成功,把中国的电子商务想的也在云上。
说句不好听的,这年头,你要说你进行了一次网上购物,那别人的第一反应不是你花了多少钱,买了什么东西,而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