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寡欢,再三询问之下,杨圭颖才便把自己的苦恼说给了妻子听。
妻子听闻,便出主意道,“人多力量大,夫君苦思冥想也得不出什么解决方法来,不如出个试题,张贴到墙上,说不定有哪位能人能给出好法子来。”
杨圭颖一听,觉得有理,便把问题张贴到墙上,果然有不少人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人说可以集捐款买教学物资的,也有说干脆让孩子回家种田不然家里都没有劳动力了。
墙板上收集了很多五花八门的答案,最后凤凰镇一个姓刘的女人的答案映入杨圭颖眼帘,总结来说就是:“鼓励民间建立私塾,兴建书院……”
最终这答案传到了姜苒这里的时候,那刘姓领了奖赏,杨圭颖向姜苒推举,令其在礼部做了一个秘书监,辅佐杨圭颖处理礼部事务,管理学院藏书。
便决定对宿岭的教育实施以下的变革试行方案,“公学的基本学制三年,免费义务入学改为一年,剩下的两年中,公学只资助成绩在前百分之五十的学生免费上学;实施春耕休沐制度,设立冬季学堂;鼓励民间设立私塾;建立公学书院,宿岭百姓免费观看图书……”
此举一出,在整个宿岭县引起来了众多讨论,褒贬不一,有有喜有忧。
于此同时,新珩边境,振珩城墩之处。
黑色高大的城墙以一种坚不可摧的姿态屹立在宿岭县的边界。
夜晚中燃起跳动的橘色篝火,有一群人围坐在火焰旁吃晚餐。
正是来到宿岭县的外城劳工。
他们来到宿岭务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城墙修建完毕,马上就要派遣他们回到各自的领地去。
“就要回去了?”
“就要回去了!”
“就要回去了……”
火光照应出众人神色各异的脸。
对于归家,外来劳工似乎分成了几波人。
有家人孩子的,干活积累了一些银两的劳工归心似箭。统治者吃相难看的领地子民中,有些人劳工得不到一分钱,又是孑然一身,没有亲人朋友,有了几个县做对比,有些人反而觉得待在宿岭县好,在这里还能吃个饱饭。
然而,不管他们怎么想,回去已经是尘埃落定之事。
“该休息了!”到点了,巡逻的士兵将劳工们赶去睡觉。
劳工们也十分配合,不敢造次,乖乖地回用木头搭建的根据地,根据地一共有五六个,分别住着不同领地的人,同一个根据地中,大家都简单的以干毛草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