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区的月明楼是城里最大的一家茶馆之一,每日下午时分,便会有专门的说书先生、杂耍艺人在那里登台弹唱、评讲传奇故事。
此时,台下挤满了恭候已久的看客。
约三五友人,点一壶清茶,几份小菜,再买一包瓜子、花生,围坐于小桌前,聊着闲话,吃着零嘴,等着艺人出现。
名角刚刚从厚帘子背后出来,尚未张嘴启声,就已经欢声雷动。更不要说戏入佳境时,整个台下观众大会声呼喊,使得整个茶馆好不热闹。
台下的众多看客中不乏行家里手,他们口味老到,对音色、语境、情节、腔调、情感的起承转合都极为敏锐,台上名角、艺人的声名毁誉常常就在他们的品评之中。
除了戏曲、评书外,最近几年,包括长安在内的齐国各大城市又从秦国传来新的一种艺术形式--扬州评话。
扬州评话最大的特色是说表细致,刻画入微,与大陆传统北派说书的粗犷与简洁形成鲜明的对比。它本来是以扬州方言说表,以中州韵和方言土语起角色,以手、眼、身、步传神达意,注重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和塑造艺术形象,讲究叙事说表、开相说表性格说表、气氛说表、写意说表、绘状说表、逗噱说表、评论说表等多种表现手法。
不过,扬州评话传到了齐国境内后,却要入乡随俗,自然要以齐国“官话”为准,要不然,台下观众可就没几个人能听懂,呆若木鸡地看着评话人而不为所动,岂不两相尴尬。
正如此艺人“道经”所云:“说书要说理,说理要说事,说事要说人,说人要说心”。扬州评话的结构几乎都用以书中一个人物串书、线到底的形式,而不同于北派说书事件复线发展的结构形式。
来自秦国的说书人每逢登台讲述古今轶事,台下观众必然感慨不已,他们的心跳和思维早已紧随台上的艺人,看他每一个不算夸张却形象生动的肢体动作,每一声饱含无奈的叹息,还有那被现实击败的不甘惆怅。
这些评书人评讲的内容很广,除了说一些传统的《三国》、《水浒》之类的英雄事迹和历史故事外,有时为了保持观众的好奇心,也会说一些反映现实问题的逸闻趣事,或者是一些充满神秘和香艳气息的市井俗事,江湖侠士、才子佳人、清官侠客等形象在评话里占了越来越大的比重。
“……今日且说前明万历年间,神宗皇帝为贪渎民间资钱,不顾廉耻,连发数十道圣旨,将宫中宦监派于全国各地,专事收取矿税,是为矿监。……此番收取钱财,非为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