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齐国民众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茶馆、酒肆、游园、咖啡馆、酒吧等诸多休闲场所也日益多了起来,吸引了无数闲暇民众的消费。
咖啡馆和酒吧这两种业态完全是舶来品,最初是由一些归化落籍的欧裔居民仿照欧洲大陆国家开办起来的,但发展至今,也渐渐实现了齐国本土化,在保留了些许欧洲风格外,几乎变得跟东方的茶馆和酒肆没什么不同。
唯一的区别就是,东方传统的茶馆和酒肆更有意境,地方更为宽敞,装修更有格调,基本上都是一些中产阶级以上的人群聚集。
部分装饰婉约典雅的茶馆,甚至还需要凭借一定的身份和地位,方能进入其中。
不像酒吧,狭小逼仄,很多都是开在某个房子的前厅,仅配有简单的家具和粗陋的装饰。啤酒、蜜酒(即朗姆酒)、烧酒以及各种果酒从仓库的小门或储藏室的半腰门里端出来。
就像乡村小酒馆一样,许多城市酒吧的规模很小,而且数量众多。在工人聚居区,几乎每三五十栋房子里就有一家这样的酒吧。
经营者除了欧裔国民外,还有土生土长的齐国人,极度拥挤的城市家庭住房促使酒吧和小酒馆成了一个极受欢迎的放松场所。
有了城市酒吧,疲惫至极的工人们得以远离家中哭闹而喧哗的孩子,离开逼仄凌乱的房间,暂时从琐碎而无序的家务中逃离出来,享受片刻的心灵“安宁”。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酒吧都是如此。那些有钱投资和经营酿酒厂的商人们会竭尽所能地让自己的酒吧看上去比较讨喜,由此来吸引潜在的购买客户。他们的酒吧里铺着色彩鲜艳的瓷砖,还开着宽敞而明亮的窗户,配有通明的灯光,闪闪发光的金属装饰和高度抛光的木制品。这样的酒吧看上去宏伟而壮观,像是一栋豪华宫殿。
不过,在齐国稍有身份的人一般不会光顾这种底层民众消费的场所,而是邀约三五好友同僚,前往那些私密性较高的茶馆,品茗着浓郁的香茶,吃着可口的小点心,在熏香袅袅的茶室中,聊聊国内外重大事务,谈谈当今政局变化,交换一下彼此之间的信息和看法。
“听说,陛下有意要对元老院进行一番革新,准备将其更名为谏议院,并且还要扩大代表人数和放宽代表遴选资格。”
1737年4月3日,傍晚七时,在长安玄武区礼仁街一家环境雅致的茶馆,几名相熟的官员正在喝着茶,聊着近期朝堂上的诸多风云。
敕令院律法司参议孙麟书将手中的茶杯轻轻地放在面前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