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你们!……为了他们,留下来吧。”
“庆国少了我等几人,难道整个教育事业就会停滞不前?”
“但有了你们,庆国的教育会前进一小步。”
庆国直到1678年,为了培养本地人才,才在南阳(阿根廷南部城市里瓦达维亚海军准将城)建立了第一所高等学府——南阳学院。
由于经济拮据,再加之师资力量太弱,初建的南阳学院仅有十二名教师,负责五十多名经过层层筛选的优秀学生的教学工作。
该校仿照齐国的天工学院,只收男生,以汉语为教学语言,课程涉及汉语、写作、历史、天文、数学、几何、物理和化学等,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宣读来自齐国的大学教材课本,学生跟读、复述、写大纲、讨论和实作。每周课堂上课时间很少,学校规模与更是齐国大学不可同日而语。
为了培养孩童的国家观念、阅读和书写能力,长大后很好的履行国家义务。1683,第一次庆西战争结束后,庆国政府颁布《义务教育法令》,要求所有汉人(含混血)和欧裔移民孩童必须接收三年义务教育(两年后,又将义务教育范围扩大至控制区内的印第安孩童),还鼓励家长和师傅们对自己的孩子或学徒进行补充教育。
庆国政府拿出不多的财政资金,在城镇和村屯兴办初等和中等学校,同时也以减征商税的方式,鼓励民间资本办学,竭力招收各段适龄孩童入学读书。
第二次齐西战争,庆国从西班牙人手中讹得五十万两白银的赔款,再加上海上贸易日益频繁,工农业发展迅速,财政稍显宽裕,教育规模和教育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小学数量增加数倍,就连高等大学也增加至三所,各类职业教育亦应运而生。
为了应对庆国部分移民村镇距离偏远孩童入学不便的情况,庆国教育部门还搞出了一种“巡回上课”的教学模式,即各移民教学点附近的儿童定时集中,由市镇学校派出教师去各教学点巡回上课。
虽然,庆国政府很想照搬母国齐国的全面义务教育制度,但囿于窘迫的财政和匮乏的师资力量,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有限普及教育和精英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作为国内教育指导思想。
在政府公办的初级小学,既教授汉语,也教授自然科学知识。在学习的五年中进行多轮淘汰,毕业时约有三分之一学生是其中的优秀者,可免费进入中级学堂学习,未能升入中学的,除了可以获得待遇不错的各类社会职业外,还可任启蒙小学教师(教授三年级以下孩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