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爬犁等交通工具源源不断地运来。
可以预见,一旦春暖时节,十数万俄军必然会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帝国边境和克里米亚汗国杀来,若是不加以认真对待,别说第聂伯河左岸和克里米亚汗国会被俄军攻占,说不定还会让人家杀到摩尔达维亚,进而威胁瓦拉几亚。
有鉴于此,帝国也开始进行国内总动员,勒令各个行省总督和所属公国立即征召部队,并按照帝国总参谋部(1685年,应齐国军事顾问团建议,组建了帝国陆军总参谋部)的命令开往奥俄边境地区。
同时,帝国素丹和大维齐也连续发布喻令,要求各行省总督将本年度税款尽数解往伊斯坦布尔,以备军需所用。
不过,要与俄罗斯这种隐然崛起的军事大国进行一场战争,仅凭帝国那脆弱的财政收入可撑不起这般消耗。而且,作为帝国最大的金主——齐国已经连续四年未曾提供任何经济援助了,每年沉重的债务利息,就早已将帝国压得喘不过气。
这几年,因为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外部战争——当然,帝国内部多如牛毛的反叛和暴动,仍旧牵扯了帝国许多精力和财力——整个帝国财政也能勉强支应,维系着政府正常运转。
但是,这突如其来的奥俄战争,顿时引爆了帝国财政。
没有足额的军饷发放,不要说来自各个地方的西帕希兵团不会听命行事,就连帝国禁卫军耶尼切里军团分分钟都会搞出哗变,调转枪口,对着自己的统帅和上官开枪射击。
咋办呢?
两年前,才刚刚废黜了艾哈迈德三世、抄了上任大维齐达乌德·易卜拉欣帕夏的家,搞了三四百万阿克切,算是肥了诸多权贵和军人的腰包。
可要是打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总不能再去抄了几个权贵的家,将急需的军费凑出来吧?
现在,伊斯坦布尔的政局好不容易稳定下来,若是想要寻些抄家灭门的目标,怕是有困难,搞不好就要弄到自己头上,或者打破既有的平衡关系。
那么,唯一的出路,那只有找人借钱了。
法国人是指望不上的,他们只会耍嘴皮子,对帝国从来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支持。他们总是想让帝国对外政策变得更为激进点,一边对抗奥地利皇帝,另一边对抗俄罗斯女皇安娜,纯粹是拿我们奥斯曼当枪使。
十几天前,法国公使维伦纽夫在法军于意大利帕莱斯特罗遭遇重大失利后,要求奥斯曼帝国出兵进攻奥地利,从瓦拉几亚和塞尔维亚方向发动攻势,以吸引奥地利人的目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