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柴棒,在泥地里,写写画画,这些子弟们的刻苦程度,绝不是寻常人可以相比的。
而即便是再不顾子弟们将来的家长们,现在也开始鼓励家里的子弟们去考一考试试了。
这是真的甜头啊,进去之后,扬眉吐气,全家受益,而且并不像考秀才一般,全年脱产读书,只需刻苦一个月,总能碰碰运气。
这就导致,那些落第的秀才以及老童生们一下子吃香了。
这些科举的失败者们,其实是最尴尬的,一方面,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却考不上功名,等到幡然悔悟的时候,却发现已经迟了。另一方面,读书人瞧不起他们,而农人们,却又将他们视为读书人。
就在这夹缝之中,尴尬无比。
现如今,这些人却是门庭若市。
各种少年,或者自己提着半斤腊肉,也有家长带着家里的孩子,提着鸡蛋来的。
大家进门,一群人便一窝蜂的喊:“拜见先生。”
这老童生们,看着那腊肉,眼睛都直了,他们自己都想不到,自己竟如此吃香。
原来是求着来学计算和认字的。
腊肉虽然很值钱,这些寻常的百姓,可能一年到头也舍不得吃这一块,可为了孩子,豁出去了,若是能考上,天天能吃肉呢,毕竟不是考秀才,也不是要中进士,需要读一辈子的书。这点本钱……大家还是舍得的。
一时之间,京城内外,各种拜师和学习蔚然成风,每一个年轻人,口里都是念念有词,哪怕是干农活,也在反复的背诵着各种词句。
百姓们是很吝啬的,因为不吝啬,便可能要饿肚子。
可同时,他们也很现实,这种傻瓜都知道的好事,若是连这都不去争取,那就真是傻瓜了。
在京城里,这样的情况更加的变态。
一群识字的老童生,直接租赁了一个门脸,而后在门口直接挂上了招牌,上书:补习算术、读书写字,包教包会。
这样的门脸一开,顿时数十上百个人蜂拥着上门。
尤其是新县。
新县的人对军校的生员最是崇敬,在这里的人眼里,军校的生员,可比秀才还要吃香。
何况这里的人,生活条件普遍好一些,几乎都是拼了命的让自己的子弟去报考。
十万个为什么……更是热销。
因为根据小道消息,这一次考试,采取的是什么百分制,而十万个为什么的题占比并不重,主要还是语文和算术,不过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