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天府。
皇太子朱慈烺来了。
与他一同前来的还有史可法所带的三万骑兵。
朱慈烺会来到应天府,是应了朱常武给出的建议所致。
做为陪都,这些年来,作用已是越发的不明显起来,这已经有违老祖宗当初的想法。当年为何要从应天府迁都到北京城?
那是为了抵抗北方可能带来的侵略战争,是为了可以更好的调动兵力,为了更好的维护来自北方的威胁。
但为什么,迁都到了北京城之后,应天府又做为了陪都,还继续的保留呢?
甚至于陪都里也有六部呢?
说到底,这就是为大明的经济考量,是为了以应天府为中心,辐射四周之地,从而让这里成为大明的经济中心,为大明创造更多的财富,充盈国库所需。
想法是不错的,大明也的确这样做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何时竟然演变成,但凡是到了应天府六部的官员都成为了被公然的发配官员,成为了坐冷板凳的官员。
似乎谁到了应天府,他的官途就没有了,剩下的只有养老了。
在这样的思维之下,应天府的官员们就开始混日子。反正你也不重视我,反正我就算是做好了,也难以看到什么升迁的希望,那不如什么也不做,还能省些精力岂不是更加舒服。
时间一长,固有的思维形成之后,应天府的官员便开始人浮于事,渐渐便是连它做为经济中心的作用也起不了,就真的成为了被大明要遗忘之地。
这样是不行的。
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如果单靠着一城一地,那是决然不够。
就像是接力跑步,只是某一棒快那只能快上一时。其它几棒都努力了,都有着不错的成绩,才能拿到好名次。
这就是朱常武对朱慈烺这个学生所说的话。
流民造反,闯贼势力越来越大,大到都断了京师与应天府的联系,那个时候什么事情都做不了,怪不得谁。
可是现在,朱常武以一己之力逼迫京师附近的顺军都后撤了,现在连整个山东行省都给打了下来,也打通了京师与应天府的通道,那这个时候也就到了加强应天府政治地位的时候。
以政治地位来带动经济发展,同样是一条可行之路。
最起码,有人在应天府压阵之后,可以让这里的官员看到希望。
也只有看到了希望,他们才有努力的动力。就这样,朱慈烺从归德府直奔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