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陈家村,像温成那些兜售小商品的个体们,身上背着的枷锁,被解开了一道。
敲糖帮的足迹,开始慢慢扩大。
从乌义开始辐射,一直到省内,再到省外的长三角周边。
陈家村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政策松绑,鸡毛换糖的利润变大了,哪怕是最稳的陈金水,也会在担子里带上一些小商品。
袜子、梳子、针线、红糖、盐等等小商品,都在可供选择的范围之内。
在此之前,他还特地来了一趟县城,让李杰帮忙出出主意,当当参谋。
哪些小商品能卖,哪些不能卖,那些地方能去,哪些地方不能去,李杰都给他们标注清楚了。
后来。
李杰听说那份手册成了敲糖帮人人必备的东西。
不识字也要找人抄一份,然后让人念给自己听。
虽然政策没有明确松绑,但在他们身上,李杰看到了一种旺盛的生命力。
只要有一丝缝隙,他们都会义无反顾地冲向那束光。
期间。
李杰又收到了一些学生的信件。
大学生多的重要性体现出来了,一些只有当地知道的新闻,都被他们一一传了回来。
燕京、申海、金陵、羊城、津门、冰城等等,各地都在变化着。
没办法。
待业青年太多。
两千多万的缺口,从哪找?
企业根本安置不下这么多人,只能开放个体经营。
然后。
又是一年高考。
今年陈家村一共五人参加高考,五人全部考中。
不过,这一批大学生中,并没有清北复交那样级别的名校生。
虽然没有,但能考上已经很不错了。
高等教育没有大规模扩招之前,大学生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
今年暑假,陈家村往届的大学生们,并没有全部回来,大部分人都留在了学校那边。
参加社会实践。
少数几个回来的,还是带着任务来的。
补课传统,不能丢。
近期,陈家村的村民们已经开始商量,是不是集资建一个学堂。
不是那种学校,而是专门给娃娃们补课用的课堂。
在祠堂那边补课,总归不是一回事。
两年过去,祠堂又重新启用,逢年过节,村民们都会过去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