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刚刚给文臣们来了一记狠得,现在也是时候给个甜枣了。
用三十万贯来堵住文臣的嘴巴。
这买卖,很划算。
值得一做。
此外,寇准那边也有消息传来,而且是好消息。
最近这段时间,不少儒士都相邀前往应天书院,应天府距离西京并不远,很多儒士途径西京的时候,都会去寇府拜访一二。
按照李杰的意思,寇准也试着吹了吹风。
最终,结果是喜忧参半。
支持以诗赋取士的人确实不少,但不少有识之士,也看出了科举制度中的隐忧。
如今的科考制度,考的是博闻强记的能力,不问才学器识,即便是才学俱佳的考生,应试是用错韵脚,也会被黜落。
【讲真,最近一直用@
取士吗?
而且根据寇准的汇报,绝大多数赞同科举改革的,多是出身寒门的名儒。
这一点,其实很有意思。
任何时代,既得利益者都不乏后继者,以及挑战者。
科举无疑打破了门阀世家的体制,唯才进举,但现行的科举制度,也不是没有捷径。
应制诗,自有规律。
相比于那些世家大族,寒门出身的子弟,单单在这一点上便差了很多。
世家大族占据社会资源明显更多,他们能够得到更多的情报,然后他们便能从中总结出部分规律。
最后,在应试之前,他们还能根据贡举官的身份,投其所好。
这里的投其所好不是贿赂,也不是舞弊,而是根据贡举官的性格喜好,写出符合贡举官感官的应制诗词。
当然,即便改革了现有的科举制度,不以诗赋取士,改考实学,实务,出身世家大族的考生,仍然会占据优势。
这一点,是无法彻底改变的。
就像后世的考生,个人的天赋、努力,固然很重要,但考生的家境,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占据社会资源多的家庭,完全有能力聘请名师开小灶,甚至还能用钱开道,砸开某些学院的大门。
从古至今,某些(特)东西(权)从未消亡,只是换了一层皮,换了一个形制。
片刻后,公事汇报完了,李杰话锋一转,提起了王曾的事。
「之前我交待你的事,你办的怎么样了?」
话音刚落,雷允恭连忙跪倒在地。
「官家恕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