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高弦高总裁肯定了收购阿斯麦股票的价值,那显而易见地随之带来的阿斯麦历年所累积巨额亏损的分担风险,也就有了着落,大家不用犯嘀咕谁去背锅了,安心做事就行了。
这就是决策者和执行者的一个区别吧,简而言之,站在高弦的角度审视,在光刻机发展路线的准分子激光节点上,属于追赶者的阿斯麦,采取了稳扎稳打的保守策略,成功地推出了填补两个技术阶段衔接之间空白的PAS5500光刻机,打了米国和一本同行的措手不及,那就真正站稳了脚跟。
得出这个结论后,阿斯麦这十来年累计的上亿美元净亏损,对于高弦领导下的实力雄厚的香江财团而言,便算不了什么了,平摊到接下来的时间里,远远不止赚回来那么肤浅。
而在具体落实方面,并没有听命行事那么简单,就像高弦指出来的那两点,现场有人机灵地提醒,“掐”了这段,不要出现在会议记录里,所反映的情况未尝不包括,有些人的思路已经被灌输得“傻白甜”了。
会议室内暂时处在“掐”了的状态也好,高弦语重心长地提醒着,半导体行业的自由竞争从来只是一个表象,从晶体管到集成电路的初始发展阶段,是激烈的美苏争霸的庞大国防需求喂养出来的,官方始终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无非是进入大型集成电路发展到超大型集成电路的一九八零年代,日美半导体行业大战捅破了那层窗户纸。
理解到这个层面,高弦的那个指示,充分信任互联网浪潮带来的空前庞大半导体需求,将阿斯麦PAS5500光刻机的第一批采购量,直接翻倍,从五十台提高到一百台,甚至更多,让其它同样处于二线的半导体同行,至少得不到足够数量的,深紫外光刻机节点之前最先进的I线光刻机——PAS5500,便算不上什么无法见光的手段了。
至于设定飞利浦不能从阿斯麦“跑路”的合作前提,显然不如提高PAS5500光刻机采购量的动机,好理解了,毕竟没有经历过“老剧本”里大国博弈时代那种活色生香的高科技行业战争,高弦也不能真的点透,只能解释,米国的三大光刻机供应商和一本的两大光刻机供应商,加上欧洲眼见着站到了同一个水准的阿斯麦,所形成的三足鼎立光刻机供应链局面,才稳定,对我们这样还处于二线的半导体公司,最为有利。
所以,阿斯麦的股东构成,最好保持着欧洲资本与香江资本的组合,退一万步,飞利浦铁了心地要甩掉阿斯麦这个经营业绩大起大落的包袱,那谁来接受飞利浦卖出的那些阿斯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