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饭局上,一个有趣的现象,让高弦啼笑皆非。
那就是,有不少人旁敲侧击地讨论,趁着现在香江地产业处于低谷期,抄底买几块地皮,捂在手里,等行情转好了,大大地赚上一笔,怎么样?
说起来,这些香江贸易发展局理事会的成员们,都属于自己那个领域的翘楚人物,什么眼界、见识,等等做生意的素质,肯定不缺。
而现在香江地产业里那些红得发紫的华资大亨,都是抓住了一九六零年代下半段萧条期,人舍我取的机会,低价囤积了可观的地皮,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
这种成功经验,已经算不上秘密了,似乎能作为可借鉴的商业宝典,复制一番。
只是,谁都不傻,这里面的风险,还是不容忽视的。
不是什么地皮都值钱的,工业用地、商业用地还是住宅用地?新界、九龙,还是港岛?港府在该区域最可能的未来规划,拿地成本,分期支付还是一次性支付,资金占用时间……等等制约因素,用隔行如隔山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高弦就知道“老剧本”里两个最知名的例子,星岛报业的胡仙、嘉禾的邹文怀,分别从自己最擅长的媒体、电影领域,跨行进入最热门的地产业,结果一时风光,最终成了行情变化莫测的“花肥”和“炮灰”。
“我觉得,无论是否合作,如果拿地所挤占的资源,在至少三年内,不会影响到主业,就可以尝试运作一下;否则的话,还是求稳为先。”不能不参与讨论,否则就不合群的高弦,给出了最真诚的建议。
“三年?这时间也太长了吧……莫非高爵士不看好,下半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的前景?”这就是旁敲侧击的麻烦了,总是能不经意间扯到其它各种问题。
高弦笑了笑,“正治因素的影响当然非常重要,但我认为,压力来源于经济本身,现在地产业和股市双双萎靡不振,一旦出现诱发因素,与两者关系密切的银行业,很难独善其身。”
说到这里,高弦索性顺水推舟地造势道:“这段时间,我很关注国际和香江的金融形势,于是请了一些专家,到香江大学举办几次研讨会,各位感兴趣的话,可以过去参与一下,应该有助于了解更多的信息。”
众人当然要捧场了,纷纷点头应允。
正说着,助理过来低声汇报,惠丰银行大班沈弼有点等不及了,想要主动登门拜访。
高弦眼里闪过一丝嘲弄之色,他每次在外面考察完,回到香江后,肯定都要去沈弼那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