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霍应东仍然热情地大包大揽道:“高先生有时间的话,我可以奉陪,到文莱考察一趟。”
这话正中高弦的下怀,他连声道谢后,约定道:“那就有劳霍生,在今年下半年,找个合适的时间,带我去文莱见识一番了。”
霍应东欣然应允后,有感而发道:“高先生大展拳脚、勇往直前的豪气,真让人羡慕啊。”
高弦观察了一下霍应东的神色,感觉他确实是在抒发自己此时的心境。
对此,高弦倒是颇能理解,
因为,在一九六七年之前,霍应东在香江商场,绝对称得上意气风发,纵横捭阖、从未失手;但在一九六七年之后,霍应东明显遭到打压,不得不隐藏锋芒、低调行事。
有两个例子,最能说明霍应东的这种处境。
第一个例子,是一幢名为星光行的商业大厦,由霍应东和其它几家财团,各自出资七百五十万港元,总计三千万港元,共同兴建。
不过,在除了霍应东出资七百五十万港元之外的二千二百五十万港元里,有一千万港元,是由霍应东做为担保人,从惠丰银行贷的款。
换而言之,在星光行的投资上,霍应东总共承担了一千七百五十万港元。
这一方面反映出了,霍应东的财大气粗、资金充足,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霍应东对星光行的看好。
可惜的是,自此开始,霍应东遭到了毫不掩饰的打压。
首先,米国驻香江领事放话,星光行的租户,无法购买,包括收银机在内的所有米国商品。
这招一出,星光行的招租运作,顿时为之一顿。
霍应东的应对方法是,降低租金,每呎只要九毛钱。
果不其然,租户又被勾起了兴趣。
米国人出过场了,英国人自然跟上。
香江电话电报公司发出通知,星光行租户的电话开通时间,无法得到保证。
连基本的电话业务,都不能开通,租户们自然彻底打了退堂鼓。
局势发展到这里,星光行的股东们,就不想耗下去了,赶紧卖掉这座商业大厦,一了百了。
按理来说,以霍应东的财力,直接买下其他财团的股份,再自然不过了。
不过,有股东不同意,原因极具“宁赠友邦,不予家奴”之特色——本来大家是地位平等的股东,可一旦霍应东收购全部股份,那其他股东岂不是一下子显得不如霍应东,地位上矮了一截!
于是,置地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