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机。
看着黑黑的屏幕,唉,谢玉就知道,想要躺平又不可能了,这数据面板只要出现,谢玉生活就会逐渐有卷起来的痕迹了。
情绪价值更多,但体能消耗也更多,也更累。
嗯,下次回县城得买台笔记本电脑,还要办张移动网卡了。
现在网站写这事是日更,每天都要保持登录、上新的,不像虚拟币市场就在哪儿,偶尔看下,积累收购就行了。
再等两年,智能手机3G、4G的时代来了就好了。
转眼时间进入五月份,谢玉穿过来近两个月了。
因为农忙临近,下乡演出的活动,总算是要告一个段落了。
对比,基本所有团员心情都不错,疲惫的状态也好很多。
最后一场演出,也都格外卖力。
村民们,也知道马上要进入农忙季节,这是最后民间村戏的表演一场,也挺鼓劲的。
中场时,村长,甚给安排了很传统的上礼环节。
所谓上礼,就和后来网络直播打赏一样。
台下观众觉得戏台上演员唱的好,直接现金打赏的。
几角钱不嫌少,百元钞票不嫌多的。
原来做青衣打扮的三师姐,也在这时展示自己的戏曲武打功底,除了翻筋斗,还演练了几套戏曲花枪。
结合原身记忆,还有这小两个月的下乡演出实践。
突然想到一件事,地方戏曲演员的角色是按生、旦、净、丑四大分类的。
当然,四大之下有细分。
原身母亲收的三个徒弟,刚三师姐表现,其基础功力,属于刀马旦的类型。
当然现在能唱青衣、或闺门旦了。
而记忆中的大师姐,按后面说法长着一副国泰民安的脸,原身母亲最早收她为徒,作为大师姐,很稳重的,按地方戏曲分类是按正旦培养的。
记忆中,曲调也确实大师姐唱的最好,也因此特聘现在在县戏曲中专教书,带学生了。
最漂亮的二师姐,按地方戏曲分类,应该是按小花旦培养的。
只随着年龄增长,那张脸,为了安全,没有下乡去一线演出,留在城里在文化馆得了个编制,带带孩子、教点戏曲基础什么。
记忆中,大师姐嫁了一个老师,人很老实,日子倒是安稳了。
三师姐后嫁给一同学艺的同行,一起风里来雨里去的经营着小剧团。
而二师姐也是三个师姐中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