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半年以上,冰点大概率会探到地下两米,但那样的实验环境对花生而言完全没有意义,它的根系都扎不到那么深。
严酷实验中,花生有两个新情况。
一个是种子法发芽,另一个是将已经发芽的苗株移栽至实验室,花生会还原神树的耐寒力,仍然能维持1比8的种果比,周期上也没有拉得特别长,到植株萎缩为止的周期150天内。
也就是说如果王齐给花生再迭代一下,让它的根系更深,它是能够顶着酷寒环境生长的。
不过那个温度下,根本没有活跃昆虫传粉了,需要人工干涉,既然都人工干涉了何不集中种植,至少温度环境能好得多。
到这里问题就来了。
王齐弄花生的目的,是通过一种法被集中控制的食物,确保境外最低工作收入水平不要过低,以此抑制产业外移倾向。
而花生一旦被集中控制起来,劳动者的食物大部分再次控制商人手里,粮价又要走高,大家又回到干一天重体力勉强湖口的状态。
不排除部分地区的商人会有点良心,但玻璃温室和塑料布大棚完成普及前,整体趋势难有其他变化。
保住花生的超低温野生能力,需要改进根系长度,授粉环节不要了直接自体复制,可能地表以上部分还需要增加一点蜡质层辅助保水保温,叶型也要改变来适应严寒。
……这么改下来,似乎不如重新弄一种冰期作物,毕竟花生这个课题选择的时候,还没有出现浮岛底部与蒸汽海分离的情况,明显不太适应版本变化。
王齐没多纠结,花生顶几年之后随意吧,再弄个新的耐寒野生植物。
小叶型的深根块茎植物。
已经弄清楚怎么摆脱寄核体污染风险的王齐,这一回轻车熟路,宫殿里花了几天就弄出初代。
深根地瓜上王齐保留有更多的神树能力,植株不再用草本,改用灌木。不弄成大树还是避被地头蛇控制产出。另外采集也需把植株整个挖出来,它会一直主根周围伸出系根,膨胀生长成类似地瓜的块茎。
没浪时间,直接用神树种子版本复制一堆,交给农科系折腾。
有前期花生野化的反馈和农科系的实验数据支持,小灌木暂时不考虑境外实地实验,毕竟多年生灌木形态上比绝大多数草本更有高度优势,唯一需要担心的是被野生食草动物啃秃。
针对食草动物办法不多。
叶子里下毒和初衷相悖,因为小灌木高密度丛林里的生存力有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