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东西,还是之前的1:6模型,加装简单的拉绳制动装置后,开始载货实验。
实验场地不是很严谨,这边开始做了之后,本茨才拿到铁路局现行一系列标准。
已铺设铁路最大坡度7‰,对新建铁路要求尽一切可能把坡度维持在10‰以内。
而水泥环轨试验场的最大坡度只是用水平仪简单测量一下,就达到了15‰,远超现有铁路标准。
不过从模型角度出发,因为自重轻,用的水泥轨道摩擦力也会更大,和真车动态有一系列区别,坡度就是应该稍微大些,才能看出来真车在类似情况下会遇到什么麻烦。
按铁路局现有的十四米长度标准,做了一堆小平板车模型进行载货实验,货物就用铁块配重,重工厂就这东西多。
1:6模型,重量应该是真车216分之一,抛掉零头相当于配重增加几个百分点,以接近真车车况。
按每节车厢配100千克铁块,加一节测两轮,每次都是机车启动后,人追着铲两铲煤进去,然后等它熄火,或者走完一圈后制动。
模型真的很厉害,最后挂了二十节车厢,光配重铁块就有2吨,它居然能动!
!
但它也终于到极限了,上最陡的坡道时动力轮打滑,爆管了。
事后一检查,属于模型问题,和真车无关。
模型的管道为了匹配车型,自然不可能做多厚实,而且因为没办法做特别小的无缝钢管,部分管道是加热锻接的,强度存在缺陷。
放在真车上,即使真的有类似危险,因为有驾驶员随时监视压力表,也能避免爆管。
甚至可以想象这个东西的完全体,能在7‰坡道的路段拖拽上千吨的东西飞奔,在这样的总重量下,一切的工件加工缺陷都会被无限制放大。
有了这一轮的极限测试,组员终于服了,不敢再想着一步到位。
爆管模型修好,给吃瓜群众去玩,本茨一班人开始弄缩短版机车。
不去最求缩小几个百分数,从最最简单的结构开始,锅炉里勉强够塞下只有一点点长度的二次加热弯管,蒸汽压力放低,可以用更薄的管子,刹车完全没用到气闸,就是直接拉闸后断开动力并放下刹车器摩擦动力轮。
因为过于简单,最后做出来称重换算后,得出的真车整备重量只有九吨!
这东西的动力弱得可以,只能拖一截带满负载的平板车,爬坡还十分费力。
不过和人力手摇车相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