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十人都未必近得了身!”
“呃,还能这么搞的?”
赵立德倒有些尴尬了——他先前还说镰刀锄头只是生产工具,不能用于战斗呢,没想人家安南人民的适应力这么强,专门搞出了一套钩镰招法来。
“是啊,其实从贵方买来的农具,有一半以上还是进入了军中。不仅仅是短柄镰刀,还有长柄的——就是把你们提供的镰刀装上长枪柄,外加一个铁枪头,眼下咱们国中最精锐的军队,装备的全是钩镰枪……嗯,在和郑军争抢稻谷时很不错的。直到对方也出动了钩镰队。”
阮使半是玩笑,半是认真的告知了赵立德这一“真相”,令后者亦是苦笑不已。
——当初委员会那些人还真以为光只出口农具,就能不介入那两家的战争行为了。现在看来,还是太天真啊。
…………
正当赵立德这边为“非法外劳”之事而费心费力时,同一时刻,远在山东大陆的威海卫军港地区,同样作为地区指挥官的庞雨却正看着一封书信发呆。
——同样作为琼海军的直辖属地,威海这边当然也收到了委员会所发出的清查指令。不过在威海这边肯定没有外劳问题。他们招募的全都是货真价实中国人,来多少要多少,全收。
自从登州一战,琼海军在山东建立基地以后,招募劳工便一直是这个基地的主要任务之一。登州那边十余万难民被“消化”完毕,难民营撤销后。威海卫便接过招募大旗,成为琼海军在中原大陆上最主要的一个人员聚集点。
虽然没有再发生类似于登州之变那种大乱,但这几年来,陆陆续续零散来到威海,并通过此地辗转前往南方的移民仍然有数万之多。这其中大部分都是衣食无着,打算去海外碰碰运气的穷人。但同时也有一些家中略有资财,并不缺乏胆略,敢于去海外闯一闯的小商人,小业主成群结伙来到此地——经过这么长时期的宣传,以及北京那边的开拓和炫耀,去短毛辖下讨生活,对于大明百姓来说已经不再仅仅只是走投无路之下的选择。总算有些人开始相信短毛那边有发财机会的说法,并且敢于亲身实践了。
相较于民间人士的小心翼翼,官方人员行动起来就要大胆许多——这里的官方并非单纯指大明朝廷,而是那些拥有一定政治地位的大佬们,比如地方督抚之类。
眼看着以钱谦益为代表的东林党近水楼台,从琼海军这边捞到了大量好处,其他政治势力对于和短毛打交道自也是极感兴趣。不过大部分人还是走北京那边的关系,本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