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恭送下!”
在毕自严等人的恭贺声中,崇祯的船队再次起航南下。
因为不用赶时间,船队是走走停停,一些主要的码头都停靠了一两个时辰,找当地的官员和百姓了解情况。
虽然现在才二月初,但各个码头的建设都是热火朝天,对当地百姓来说,港口早一天开放他们就早一天能赚到银子。
一路下来,崇祯很是感慨,难怪福建和广东那么富有,天然的港湾太多了,后世的那些千吨以上的大船可能没法停,但现在的商船、乃至一号福船和大运粮船都能随意停靠。
七八天后,船队就绕过了雷州半岛,穿过琼州海峡进入北湾之中。
“陛下,去镇南关有两条路,一是西北横穿北湾,到钦州湾,弃船从西北行军,
二是西进横穿北湾,直奔安南的先安,而后西北行军经谅山进入镇南关,臣的建议是走第一条路。
首先是安全上的考虑,在大明境内肯定比安南境内安全。
二是登陆之后勇士营经过三四百里的陆地缓解长期乘船的不适,恢复战力。
三是如果我们从先安登陆去镇南关后还得折回来,不如直接从钦州去镇南关。”
崇祯看着茫茫的海面,思索了几息后问道:“黄道周是不是在南宁到钦州一带考察平陆运河?”
“按照规划,黄大人应该是在这边考察地形,但具体在哪儿臣就不知道了!”
“那就从钦州湾登陆,从陆路去镇南关,你先派人去钦州那边问问黄道周在哪里,若是在这一带,上思州和钦州随意选一处地儿见朕。”
“臣遵旨!”
五天后,船队慢悠悠的到了钦州湾,已于崇祯前两个时辰来到这里的黄宗周立刻迎了上来。
一番行礼之后,崇祯问道:“朕此次召你前来主要是问问平陆运河考察的怎么样?差不多近半年的时间,总有个定论吧。”
“陛下,平陆运河主要是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需要重新开挖的,就是从南宁到钦州灵山县陆屋镇这一段,直线距离一百一十里左右。
但直线的话就过于陡峭,需要迂回,臣考察完后最后大约近两百里。
另一端则是从陆屋镇到北湾的这一段,走的是钦江的河道,分为三段,第一段是从陆屋镇到青塘镇的河面宽五十米,平均水深八十厘米左右,深处在一米二左右。
第二段青塘镇到久隆镇这一段,有青塘河汇入,整个河面宽约七十米,平均水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