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战历史中的1942年,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年份。
这一年,由于鬼子去年底偷袭珍珠港,使得美英等国一致对日宣战并爆发了众多战役,中国终于等来了强大的盟友,也迎来了抗战的重大转机。
特别是美国在1942年年中时先后赢得中途岛海战、瓜岛战役等等,重创了鬼子海军部队,大量舰艇被击沉,海航飞行员也消耗众多,使得鬼子逐步从战略进攻转向岛链防御作战。
如此一来,鬼子的大量兵力都被牵制在太平洋的各个岛屿上,精锐的航空力量也基本被牵制在太平洋战场,从而使得国内抗战压力降低了很多。
其中,国民政府主要负责的南方战场,更是压力骤减。
但,1942年,同样是一个民生沉重的年份。
这一年,华北大旱。
不仅是河南一省,包括北平、天津、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南部等地,均爆发了历史罕见的旱灾。
赤地千里,一片荒凉,而河南,灾祸最重!
历史上,河南1942年-1943年的旱灾和饥荒如此有名,是因为河南作为抗战一线,各种天灾人祸叠加,加上国民政府有意隐瞒和忽视,直接造成3000万百姓受灾,一千余万逃难,数百万人饿死路边,引起了国内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和愤慨。
但实际上,其他地区的旱灾也颇为严重。
之所以不如河南大饥荒名气大,一方面华北各地旱灾确实没有河南春秋连旱、无地不灾这么严重,一方面也是因为八路军抗日政府乃至鬼子控制区域内都在努力控制灾情,死亡人数没有这么庞大罢了。
但实际上,其他几省的普通百姓仍然生活困苦,逃难百姓不在少数。大量百姓缩在家里不敢动弹,奄奄一息等待秋收,而饥饿而死的百姓群众数量也有百万之巨。
在这个《亮剑》位面,由于张云的乱入,使得独立支队快速崛起,八路军部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控制区域也增长了很多。
但是张云并不是什么神灵,带来的些许改变也很难影响到全球气象。
破坏威力巨大的华北旱灾,该来的还是来了。
因此,当自家控制下的山东、山西、河北大部分地区,以及北平、天津等外围乡村区域再次爆发旱灾后,包括老家和总部的大佬们,都感到了巨大的粮食压力。
一亿多人口,固然是强大的力量,同样也是巨大的责任。
如何在灾年中填饱这一亿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