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真的熬夜走进电影院去看,买票的时候,会不会被人泼油漆。
而且,易青还有一个杀招,原本应该明年才会出现的VCD技术,已经被他联系内地的那位孟总提前鼓捣出来了,并且已经投放市场。
当然了,先知先觉的易青,可是提前申请了专利的,而且还是多国专利。
前世,孟总正在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VCD机后,因为急于占领市场,居然没有申请专利,就匆匆忙忙的把产品投放了出去,的确,他所创立的万燕品牌,也确实开启了一个流光溢彩的时代。
当时的万燕VCD,可谓炙手可热,首批1000台单价高达4、5千元的VCD,被各大厂家抢购一空当样机。
当时中国年人均工资都没有超过5000,之后,万燕VCD所向披靡,市场占有率是100%。
但是,极盛背后,却危机暗伏。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不过两年的光景,万燕VCD在血雨腥风的行业竞争中为他人做了嫁衣,市场占有率萎缩至3%,一度“卖身”美菱,脱身后又负重南下,无可避免地走向衰败。
区区两年光景,就从“先驱”骤变“先烈”,万燕到底经历了什么?
上面的干预、资金的匮乏、伙伴的反目、经验的缺失,这些都是失败的原因,但是······
最为关键的一点,还是因为没有为自己的首创发明申请整机专利,面对众多品牌的低价竞争,万燕逐渐失去优势,但这个品牌所缔造的辉煌,已成为家电行业浓墨重彩的历史。
本来VCD一研制出来,就应该申请专利,甚至多国专利。
那样的话,中国市场,甚至世界市场将完全处于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如果申请发明专利,保护期至少将到2013年。
如果找有经验的专利代理人代理,深入挖掘,其权利保护范围还可延伸到后来的DVD,如若那样,万燕公司是什么情景?
然而,一失足成千古成千古恨,万燕公司并没有拿起专利的武器,产品就匆忙上市了。
第一批出VCD机1000台,结果国内各家电企业纷纷解剖仿制,一分钱未投入的仿制者反而坐收了渔利,随之而来的是市场价格战。
然而,仿制者也好景不长,到了1996年,就被后来者居上的国外DVD赶出了市场。
随之而来的是仿制VCD的企业又纷纷仿制DVD,万燕公司忽略了知识产权,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