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还是仇家女儿,母亲一怒之下,将其轰出家门。
他在济南与名妓杨九红一见钟情,为此不惜得罪官府,为其坐牢,恨得母亲到死也不认这个儿媳,最终酿下悲剧。
六十岁时要取抱狗丫头香秀为正房太太,整改家族都认为他有辱门风,联合起来反对他,他竟然拔出钢刀威胁反对他的家人族人。
三次婚姻,在他所处的那个年代,可以说是次次惊天动地。
他无羁无绊,放荡任性,敢用一泡屎骗得当铺两千两银子。
他无法无天,心里似乎就没有天,他的豪放与粗野,坦荡磊落和不成体统,绊糅在一起,与宅门子弟应有的知书达理,温文尔雅,温良恭俭让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叛逆。
白景琦和贾宝玉叛逆的对象都是旧的道德秩序,道德规范,而且,都是从头到尾,有一种挣脱枷锁,砸碎旧世界的强烈欲望。
白景琦以笑开始他的叛逆生涯,从小就舞刀弄枪,他还不信邪,十来岁就敢向他那混蛋的三叔亮刀子。
同样是情种,白景琦三次婚姻,竟有两次动了刀枪。他也多情,可一身阳刚之气,无人能比。
同样是叛逆,贾宝玉是以阴柔来完成的,白景琦是以阳刚去书写的。
一个憋气、压抑,一个舒展、痛快。
可是,这样的一个具有强烈反叛意识,藐视传统旧俗的人,他的身上却也有着矛盾的一面,就像很多文学作品里,描写一个旧式的成功男人常常离不开的忠孝。
白景琦的孝顺来自几千年这样的孝道传统,他所生活的环境是儒家伦理道德充分渗透到几乎所有人灵魂深处的封建末世。
他对母亲白文氏的孝道,是建筑在母亲对自己心爱女人的侵犯、精神折磨之上的。
这表现在白文氏责令白景琦将杨九红的孩子抢回和白文氏死后不让杨九红带孝两个情节里。
她认为接纳杨九红会有辱家门,始终不许杨九红搬进大宅门。九红生下女儿小红后,白文氏认为一个窑姐不会教好孩子,便抱走孩子自己抚养并取名佳莉。
在那两次事件中,若按白景琦的性格,如此不合情理的事,他完全可以拒不执行,但是,他无法抗拒这无形的封建的忠孝观对他的深刻影响。
前世,郭保昌几易其稿,才最终写出了这样一个有血有肉,有扬有抑的白景琦,不过今生,有了那天和易青的长叹,他仿佛一下子打开了一扇窗,彻底透亮了。
之前他不是没想到,只是他同样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