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乘飞机回到京城,从机场走出来的时候,正好是中午,现在民航飞机上的东西简直不是人吃的,易青现在已经饿的前心贴后背,刚出来就四下踅摸着找吃的。
原先机场附近连个小饭馆都没有,这些年国家鼓励个人经营,像机场这种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也渐渐的发展了起来。
“老板!来碗面加两个鸡蛋,再来盘牛肉!”
隔着门帘,听到后厨那边有人答应了一声,易青这才找地方坐下,结果刚转回身,就遇到了熟人。
“你们怎么在这儿啊!?”
坐在墙角的俩人竟然是许久未见的王硕和冯裤子。
易青上回见着他们,还是因为《京城人在纽约》的剧本,现在那部戏都已经在京台播完了,最近他们的海马文化公司正在和北影厂合作拍摄《大撒把》呢。
王硕正吃着面,他爱吃辣,牛肉汤上漂着一层红油,大冷天也吃得满头大汗,抬头瞧了易青一眼:“嘿!在这儿都能遇见你,怎么着?刚从外地回来?”
易青答应了一声,直接拉过椅子,在他们这一桌坐了。
“小易!老没见了!”
冯裤子见着易青,还有点儿不好意思,当初的事,俩人心里都有疙瘩,虽说见了面还和以前一样,但是都知道,肯定是回不到过去了。
“冯哥!听老赵说你写的那个本子,北影厂要了。”
易青之前看过冯裤子写的《大撒把》的初稿,基本上和他前世看过的电影差不多。
这片子虽然不是冯裤子执导的,但也被人们习惯性归入到冯氏电影的行列,和冯裤子其他的作品不同,这是一部难得的正剧。
整个节奏看着有点儿闷,但却真实的反映了当下因为“出国热”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剧中的一些台词,就算是放到十几二十年后,依然不过时。
“我知道,你这一走就是肉包子打洋狗了。”
“你当咱们中国丈夫是什么?咱中国丈夫就是出国人员培训班。”
“外国领事要是再给你拒签,你就拿外语教训他们:当年你们的爷爷奶奶们跟着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时候,谁跟他们要过签证?!”
这些经典的台词全都出自于这部《大撒把》中,易青一直认为这是一部绝对经典的国产电影,不仅留下了相当多相当精彩的台词,更是真实的还原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国潮这种社会现象。
虽说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的国产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