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年来盘桓于鸡足山不去,便是因为此地与命案牵扯最深,一身罪孽唯有在此处能够洗清,如今吴总兵既然奉平西王爷之命,前来鸡足山理事,自然合该由吴总兵主持正义。”
青竹长老的话说的滴水不漏,变相地也是奉承了吴三桂对云南的统治地位,面对这样的恭维,吴之茂自然不能也不敢推脱谦让,于是只能沉默下来。
青竹长老随即转过头对场内中人环视一眼,“阿弥陀佛,老僧出家于前明万历四十八年,由于才器疏陋、思惟不敏,顾厚颜忝居南宁崇善寺典座僧一职,闲暇时则拂照寺中的游方僧众。”
“崇祯十年九月,江阴徐弘祖居士前来寺外叩门,形容憔悴,风尘仆仆,与仆二人搀扶一人欲往投宿。徐施主称此人乃天台山国清寺静闻和尚,因与其在洞庭遇险、湘江遭劫,故此身受重伤,急需救治。”
“细问之下,才知徐施主与其相期入滇,一路同行,却不想竟遭此噩。老僧见其文引无谬,便带其进入寺中挂单,延医问药,竭心尽力。然而静闻和尚伤势颇重,又得痢疾,以至于积垢遍体,遗臭满室,唯有寺僧宝檀颇为殷勤,能不避垢秽,昼夜操劳,故而徐施主颇为动容。”
“静闻和尚久病难愈,徐施主便与寺中主持商议,将静闻和尚暂且安置此处,留下银钱以资日用。方丈随即应允,而静闻和尚却执意入滇中鸡足山,屡屡索要鞋、茶不已,也是徐施主多方劝谏方才作罢,暂且同意留待静养……”
青竹长老缓缓诉说,将一桩十几年前的旧事当着众人提起,其中穿插的细节油然在目,绝无编造附会之可能。
安仁上人听着青竹长老的描述,也回忆起了这个素未谋面的和尚。
这位静闻和尚,乃是奉天台山国清寺主持之命,携自己刺血二十年书成的《法华经》,发愿要不远千里亲自送至鸡足山迦叶祖师座前。
然而他被安置在南宁崇善寺之后不久,伤势发作重伤不治,因其曾交代徐霞客“若不能以身至鸡山,其必以骨至”,故而徐霞客亲自护送静闻骨灰、经书前来,至此,静闻矢志鸡足山的宏愿才最终得以实现。
对于有如此宏愿意力之人,安仁上人向来都钦佩不已。静闻和尚弘毅不退,即便最终力有未逮,仍堪为当世奇人;而徐霞客的重信守诺、不畏险阻,最终将其经文、遗骨安葬在此,也足让安仁上人动容。
念及此处,安仁上人不由得转头看向了瘫痪昏迷的江闻,似乎又想起他先前那个颠倒离奇的梦境。
安仁上人分明记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