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是董太后从小养大的,不管涵养还是学识,亦或者胆魄,都远超刘辩一大截,真闲下来,写首诗还是没什么压力的。
上午十一点,李裕领着俩徒弟开车下山,先去了趟工厂那边。
今天已经开始着手拆生产线了,每拆一步,他们都会事先拍照,还会对着整套的图纸做标记,尽可能记住每一个步骤。
赵大虎戴着安全帽,成了技术顾问,杨修是总指挥,武松负责后勤和杂项,拆掉的设备,刘协和岳飞分别运回去,在那边尝试着组装。
李裕来到院子里的露天伙房看了看,这边已经搭了遮阳棚,两个伙夫正在麻利的切肉。
“今天中午吃什么啊?”
伙夫答道:
“武都头让做焖面,我俩没做过,不敢尝试,圣子殿下不忙了,能不能指点一下?”
李裕说道:
“下午我来教你们做焖面,这东西看似麻烦,其实挺简单的……烩菜里多切点肉,别不舍得放。”
“多谢圣子殿下体恤,我们保证每人能吃半斤肉。”
来的都是年轻人,馒头都是五个起步,烩菜至少得一盆,另外赵大虎还给他们买了烧鸡,一人半只,肉是不缺的。
甚至可以说,他们打出生到现在,还是第一次能这么撒开了吃肉。
正说着,预定的馒头送来了。
诸葛亮出神的看着白乎乎的馒头,李世民笑着问道:
“是不是似曾相识?这可是你发明的吃食啊。”
李裕纠正道:
“历史上诸葛亮发明的虽然叫馒头,但里面是有肉馅的,严格来说应该叫包子才对。”
据说诸葛亮平定南蛮时,当地人说需要祭奠河神,否则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而祭奠就得拿活人当祭品,诸葛亮自然不愿这么做,便让人用发酵的面包上肉馅,做成的人头的样子,再上锅蒸制。
用这种面食来代替当地人的脑袋,所以就称为蛮头,后来改称馒头。
再往后,制作步骤简化,馒头逐渐成了军中的主流干粮,还衍生出了有馅版和无馅版,现在南方很多地区,还把有馅的称为馒头,而不是包子。
诸葛亮想拿个馒头尝尝,被李世民拦住了:
“亮弟你这就没经验了!现在吃了,等会儿到了自助餐厅可是要赔钱的,咱得想方设法把本金吃回来,否则多亏啊。”
诸葛亮疑惑的问道:
“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店家岂不是要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