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屡受挫中重新正视了母爱,在失去一切智慧、才能甚至作为正常人起码的行动自由后,终于拾得了母爱。
“对于有些东西是不应该过多讲求回报的,你不应该要求它们长出漂亮的叶子和花来,因为它们是根。”
所以这部电影是充满矛盾的,我们一方面,在感慨何夕的伟大,和无奈的悲剧,另外一方面却又感慨他的自私。
然而这就是他,何夕!
150年后的“何夕”凭借他的微连续理论,得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到了所有人的惊叹和掌声。络绎不绝的掌声响起,那是属于“何夕们”的胜利,虽然他们永远也无法看到这一刻,又或者说,但他们永远也无法看到这一刻。他们的生命殒于昏暗的时代,他们的贡献却熠熠闪烁在人类浩瀚纷繁的历史长河中。他们的贡献闪烁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而他们的生命却没于昏暗的时代灰尘里,像亿亿万万个生命一样。
“在他们的时代,他们都是伤心者。””
杜向海也写了一篇比较特别的影评。
“首先我要从角色来说,江雪,对于何夕而言无疑是重要的,她代表着爱情!
影评当中,江雪爱何夕吗?
我不知道,或许是爱的吧,否则她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希望何夕能够挽留他!
但是亦或者是爱的还不够深刻吧,所以她选择了接受资助去国外留学。
这样的江雪,她很难让人讨厌,当然也不会让人喜欢,就如同何夕一样,我们固然同情他的悲剧,但是同样的也很难喜欢这样的一个偏执狂。
电影其实是有几个视角的。
一个是江雪的视角,在个人看来,江雪一直在试图让何夕“醒悟”,或者让何夕做出选择。
何夕爱江雪吗?
或许爱吧,但是显然,在他的心血和江雪的爱之间,他选择了前者。
他有几次挽留江雪的机会,但是他都放弃了,与其说是江雪离开了他,倒不如说是他选择了放手!
一个是刘青的视角,作为何夕的老师,有这样的学生,他的心情应该是复杂的吧?
他会一次又一次地劝说何夕,迷途知返,面对现实,他也会买一套何夕的著作,可是却转手就丢进垃圾桶。
当然,现实生活当中,或许不至于如此,电影为了渲染情绪,所以垃圾桶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刘青丢掉何夕的作品,一次是图书馆管理员丢掉了何夕的作品。
其实这是一种隐喻,何夕的《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