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潜力真的很大,曾毅想引入丰庆县,到时候做成功的话,不仅对丰庆县的经济模式会有所启发,甚至会影响国内很多企业的短视做法。
桃子委托曾毅帮忙的事情,是拿到一种仿制药的注册批文,这很常见。
我们平时在药店里看到的大多数西药,比如阿莫西林、氟哌酸,同样一种药,大家会看到有很多企业在生产,这就是所谓的仿制药了。
新药的研发成本很高,只有百分之三的成功率,为了保证研发者的利益,每一种新药会有一段时间的专利保护期,在专利保护期内,只有得到专利授权的企业才能生产这种药品,而专利保护到期之后,所有的企业都可以生产这种药品,生产药品的成分、剂量,都必须和原产品保持统一姓,这就是仿制药了。
而专利药呢,就比如众所周知的伟哥万艾可,全球只有一家企业可以生产。
国内拥有专利药的企业,少之又少。他们基本不做研发方面的投入,他们的最重要业务,就是生产那些过专利期的药品。每年国际上出现的新药,只有寥寥几种,而在国内卫生部注册的新药,每年都有几千种之多。数量惊人,但这里面几乎全都是仿制药,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药,区别仅在于包装盒上是张三牌阿莫西林,还是李四牌阿莫西林,他们都在生产这种药,但不是这种药的研发者。
大家都这么做的话,就产生了一种恶姓循环,越多的企业做一种药品,那这种药品的价格肯定就会越低,企业的利润就会越薄。利润少了,自然就没钱做研发,而且为了打败竞争对手,扩大自己的销量,还不得不去大量地做广告和营销。
如此更没钱去做研发了,甚至还要在生产成本上去做节省:在能治病的前提下,减少一下剂量;包装盒用最便宜的;能做片剂的,就不做胶囊,这样可以省下胶囊壳的成本;必须做胶囊的,就用最低成本的胶囊壳,甚至是劣质胶囊壳、带“毒”的胶囊壳。
药品本来是为治病的,把成本降到最低的结果,就是非但治不了病,还会增加副作用,这就是盲目生产仿制药的恶果。
为了拿到一个仿制药的生产批文,企业甚至不惜出钱雇佣掮客来上下打点,而海龟博士拿回了真正的专利技术,他们却把人家给轰走了,理由是米国人不做的东西,我们就不做。
看来这“拿来主义”的风气,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了,如此下去,还有谁愿意去做真正的研发?
换一个名字,换一个生产企业,就算是制造了一种新药,虽然要花一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