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们就不能看朝廷的使者不顺眼,一刀将其剁了呢?
只能说李林甫整人的手法实在是太高明,令人防不胜防。他都不需要红脸,也不需要去进谗言,就能把一个朝廷高官给坑死。
“那就派牛仙客去。不过哥奴,朕觉得,不能立寿王为太子。”
李隆基忽然转换话题,面色肃然说道。
“寿王仁而爱人,乃是太子的首选,请陛下三思。”
李林甫面色平静的叉手行礼,看不出心中是如何想的。
“罢了,此事以后再议。上次你对朕说的,王忠嗣与忠王交往过密,所以不便为龙武军左军将军。朕这两天想了想,觉得你说得很有道理。
所以朕将他调离长安,去赤水军中任职,你以为如何呢?”
李隆基一边用手掌拨温热的泉水,一边轻松写意问道。
“微臣没有异议,此举甚好。”
李林甫微笑行礼道。
“方有德上书,建议乌知义为龙武军左军将军,你以为如何?”
李隆基再次发问。
“微臣以为,御史中丞李适之,可接替乌知义平卢节度使之职。”
“嗯,朕也是这么认为的,那你就负责起草诏书吧。”
处理完了政务,李隆基有些疲惫的摆了摆手,李林甫穿好衣服就离开了汤池,坐马车返回长安了,一刻都没有多耽搁。
不经意之间,他已经把皇甫惟明、王忠嗣、牛仙客、李适之这些人全部都赶出了长安。剩下的,就是用洛阳含嘉仓的事情,慢慢钝刀子割肉了。
现在长安的中枢,大半都是他的人,李隆基也默许各路人马在外公干,不干扰李林甫施政。
修长安到洛阳之间的运河,改革现有的法律条文,将不合时宜的删掉,逐渐将租庸调在税收中的比例降低,慢慢增加户税来补齐差额。
李林甫心中盘算着一件又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租庸调的户籍,一年比一年假,逃户一年比一年多。越是逃,加到不逃之人身上的租庸调就越多,然后逃户就更多,反正账册都是假的,地方官吏也是没办法。并非每一个地方都如夔州那样是商埠,可以轻松用商税补齐差额。
国家的用度也一年比一年大,府兵番上的比例越来越少,兵部那本账册,已经不对士卒的出处用府兵来标定了。统一都是“长征健儿”“团结”这样的字眼。
就连龙武军都不是府兵的构成。
募兵的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