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熙闻言,暗道:
与聪明人相处,就是如此轻松。
二人消除了心结,桓熙笑道:
“我时常向景略(王猛)夸赞叔丈的才能,因而景略此前景略(王猛)向我建言,欲以叔丈为尚书左仆射。
“只是我担心叔丈初来乍到,就居此高位,恐怕会招人嫉恨,因此希望叔丈能够暂时委屈自己,在尚书省担任左丞一职。
“只要让百官都认识到叔丈的才能,我再提拔,也不会有人生出异议。”
谢安也立即听出了桓熙的话外之音,自然是希望他与王猛处好关系,否则也不会特意说王猛建议直接任用谢安为尚书左仆射。
假使王猛是存了坏心思,想要捧杀谢安,桓熙今日也不会把这件事情说出来。
因此,谢安先是感激道:
“梁公为我设身处地着想,这份恩情,谢某铭记在心。”
随后又道:
“我亦久闻王令君(王猛)之名,有心结识,还望入了长安,请由梁公代为引见。”
果然,桓熙朗声笑道:
“这是自然,景略如今就在尚书台盼望着叔丈,想要与你促膝长谈,增进了解。”
在打天下的时候,上位者自然是希望下属团结一心,而在坐天下的时候,才应该要让他们彼此制衡。
孙十万只是占据了江东,就把精力放在了制衡下属,平衡权力之上,又如何能够统一天下。
充其量,也就是割据一方的志向。
当然,这种话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毕竟那时的江南地区,也没有通过北伐,统一天下的实力。
桓熙与谢安在马车上继续说着话,桓熙突然岔开话题,说道:
“我常与景略讨论,认为,若是以道德传家,家业能有十代以上,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我与父亲辛苦创业,打拼下来的这份家业,终归是要落到阿满的肩膀上。
“我一直关心他的教育,唯恐子孙不贤,荒废了前人的努力。
“因此,我在阿满出生时,就将他托付给了尚书令王景略与中书令权子良。
“今日,我希望叔丈能成为阿满的第三位老师,事关重要,恳请叔丈不要推辞。”
谢安的教育能力毋庸置疑,谢道韫、谢玄等人都是他一手培养出来的,至于二人的生父谢弈,不过是在终日寻友饮酒。
而阿满是否成器,事关谢家的兴衰,也不必担心谢安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