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可以称作是卑劣,但与同族兄弟赵俱倒是感情深厚,并没有因为赵俱得到桓熙的青睐,而心生忌恨。
桓熙与赵俱彻夜长谈,对于他的才能,极为赞赏,眼见天色已然破晓,二人尽了谈兴,桓熙问道:
“桓某欲征辟赵公,为幕府从事中郎,赵公可愿屈就?”
赵俱此来,就是为了在桓熙身边求得一席之地,连忙拜道:
“主公不以赵俱老迈,屈尊相询以大计,赵俱又怎敢不尽心竭力,报效主公知遇之恩。”
赵俱虽然自称老迈,但实际也才四旬年纪,放在后世,犹为壮年,当然,在三十多岁就能自称老翁的古代,他这一说法也未尝不可。
桓熙大喜,上前扶起赵俱,紧紧握住他的手,朗声笑道:
“我得先生,如鱼得水。”
有了地盘,有了名声,招揽贤士,可比以前轻松了。
当初无论是郗超,还是王猛,都得桓熙派人去请,如今却是人才主动来投。
桓熙得了赵俱效忠,立即派人护送他前往雍县,往征虏幕府就职。
相信王猛有了这样一位助手,也不必事无巨细,每每亲躬。
这世上,有才能的人不在少数,但真正德才兼备的,则少之又少。
桓熙选用人才,历来奉行一个准则,在地方上,可以唯才是举,但真正执掌中枢权力之人,则必须德才兼备。
有德无才,那是庸相,有才无德,那是奸相。
唯有德才兼备,才能称得上是贤相。
至于赵韶、赵诲等天水士人,桓熙同样会用,但不会立即提拔到中央,而是会先行安排在地方进行考察。
但凡愿意在桓熙麾下出仕之人,尽皆跟随赵俱前方雍县,由王猛量才录用。
桓熙如今一门心思放在抢占秦州各郡,以及抵御前凉来犯,哪有精力挨个考校他们的才学。
一路上,对待各地归附的士族,桓熙都是这個路数。
他能够完全信任王猛,除了对方在历史上的风评之外,也是因为王猛属于贫苦出身,并没有宗族势力,完全依附于桓熙。
如果王猛是出自琅琊王氏、陈郡谢氏这等高门,桓熙心再大,也不敢把毫无保留的信任他。
当然,也正是桓熙毫无保留的信任,才让王猛任劳任怨,呕心沥血的为他谋划大事。
天水赵氏投效在桓熙麾下,立即引发连锁反应,各地士族纷纷归附。
此时,陇右第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