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径直向一边走去,这一块区域,都是国内的各大手机厂商、电脑品牌和通信公司,甚至还有传感器制造商。
这些人,对28纳米的芯片需求量极大。
“陈总,吃瘪了?”
余东好奇问道。
“谈不上,谁让山海技不如人呢?”
陈河宇撇撇嘴,没有多说什么,要是他能折腾出14纳米、10纳米的成熟工艺,苹菓、镐通都得屁颠跪舔,包括英特、涟罚科也会上赶着求合作。
“别担心,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嘛,有我们力挺,山海完全不缺订单。”
余东笑着说道。
他们这波人,一半人都是带着任务来的,说白了就是过来送钱的,何况山海微电的报价并不高,心情自然轻松惬意。
众人七嘴八舌中,就把山海微电每月3.4万片的产能全部瓜分殆尽。
按4500美刀计算,每月销售额高达1.08亿美刀,换算后,接近6.6亿华币,扣除各项成本支出,大概还剩40%的净利润。
在不提高产能的情况下,28纳米每年的盈利上限大约是30亿华币,加上其他规格的芯片销售,最多不超过40亿,勉强能和华芯国际持平。
但此前,山海微电的前身紫港电子,体量不足华芯国际一半,就只是因为掌握了28纳米芯片的工艺制程,就能实现销售和利润的双赢,这就是拥有先进工艺制程的好处。
谁能抢先一步,就可以疯狂捞钱,掌控定价权!
陈河宇听何婷波提起过,去年全球半导体行业的研发成本总额高达560亿美刀。
譬如英特这种巨头,在2014年的全年销售额为514亿美刀,研发投入115亿美刀,妥妥的赚得多、花得多。
就连湾积电的研发都超过了18亿美刀……
这也是国内芯片行业追不上的核心原因,像华芯国际一年的销售额才20亿出头,你让对方拿出18亿做研发,公司还活不活了?
“等劳资弄出来14纳米的工艺,每片直接收1万美刀,狠狠宰一波。”
陈河宇远远看向英特、镐通、苹菓这些公司的大华区负责人,眼中闪过一抹寒光。
“陈总,我是埔东电子港的周安,以后要多多走动,有什么需求尽管说。”
一个身穿黑灰色夹克的中年人,走过来热情说道。
“周秘,幸会,巧了不是,我刚好有一些产业上的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