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转变,不再屡屡给父皇上眼药。
朱厚熜只当是儿子开窍了,本就还算不错的心情更好了些。
悠闲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眨眼,就到了吃元宵的日子,大明这座庞大的机器,也全面恢复了运转。
朝堂之上,再次热闹起来。
讨论的核心还是一个字——钱!
这一次,朱厚熜没有再打嘴炮,拿出了真金白银。
内帑本来就只剩下百余万两了,幸好有出售蒸汽船的款项补充,以及朱家人的‘仗义援手’,内帑财富一下子达到了七百万两之多。
再加上宝钞的适当超发……
可支配数额,高达近千万之多。
这一来,上半年的支出算是有着落了。
与此同时,以工代赈正式步入正轨,开荒的开荒,种树的种树,长江黄河两岸的清淤修堤……全面开展。
紧接着,交趾、满剌加的粮食,陆续抵达南直隶。
朱厚熜直接令杨慎统一调度,积极投入以工代赈的进程中……
总体来说,大明还是一切向好,根本不似要出现财政危机的样子。
渐渐地,群臣不得不相信,皇帝好像真没打嘴炮。
该花的钱一文不少花,都这会儿了,学塾的建立还在继续……
皇帝太淡定了。
淡定到让群臣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
同时,心中也愈发不忿,皇帝御极三十余年来,到底藏了多少小金库啊?
二月初,严寒逐渐淡去,春暖缓缓到来。
朱厚熜终于有了大动作。
——给资本松绑!
准许商会成员在藩属国进行适当的投资,不过,谨慎又贪婪的朱厚熜口子开的并不大,只开启了两项:种桑、养蚕。
可即便如此,也让诸多大富垂涎欲滴。
大明气候恶劣,导致生丝的成本价逐渐走高,大明的人工成本也要高于海外不少,如若可以在海外种桑、养蚕,那生丝价格起码能低上一倍。
不仅成本价低了,而且还能扩产,更高效的去赚取西方诸国的银子。
消息一经传出,诸多大富立时就坐不住了。
然而,他们突然发现一个悲催又无奈的事实。
——自己不是大明商会的成员了。
事实上,大明商会一个成员都没有,所有人都随着李家撤了资。
如今政策出来了,他们却没有了享受的资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