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还说个屁呀,一个不慎,丢官都是轻的,杀头也不稀奇;且,连个好名声也捞不着,不划算。
于谦拱了拱手,“皇上,臣以为百姓北迁实乃治国之良策,然,迁徙的同时,也要照顾百姓的心理。”
“这是自然。”朱棣点头,自夸道:“朕爱民如子,自然不会让百姓受苦。”
吏部侍郎眼珠转了转,绕过于谦,直接向朱棣发难,“敢问皇上,迁徙长途跋涉,如何不让百姓受苦呢?”
跟于谦刚讨不到便宜,他只能跟朱棣刚,最不济也能落得个敢言的名声。
这时,殿门口又一道声音响起:“皇上,臣有本奏。”
朱棣抬眼瞧了瞧,见又是一个给事中,朗声道:“上前答话。”
少顷,一个北方士子走到御前,行了一礼,开口道:“臣以为,南民北迁国策,可以先从靠北的地区施行,这一来,既可以让百姓少些辛苦,又能减少他们的心理抗拒。”
他是北方人,十分赞同这样的国策。
“皇上三思,此策看似有理,实则大谬。”翰林学士出班,“这根本不是远近的问题,而是迁徙本身的问题。”
“皇上,臣有本奏!”又一个北方给事中,站了出来。
“上前答话。”
给事中上前行礼,接着,把枪口调转到翰林学士:“迁徙本身有何问题?”
于谦一个正七品敢怼正三品,他一个从七品,怼一个正五品还是敢的,“迁徙是为了国力昌盛,是为了百姓丰衣足食,怎么本身就有问题了?”
翰林学士冷笑:“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本官不屑于你争辩。”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圣上解忧,才是为人臣子的本分,学士何以说是争辩?”这位给事中反问。
读书人就没嘴笨的,这些个人刚入仕途,正是怀揣梦想,渴望一展抱负的时候,因此十分刚正。
吏部郎中出班道,“问题就是百姓不愿迁徙。”
“不愿?”于谦再次开口,“是百姓不愿,还是郎中不愿?”
“于都给事中!”吏部郎中哼道:“本官是在和这位给事中探讨。”
他是真不想和于谦对刚了。
给事中则是来了劲儿,“那郎中不妨说说,百姓为何不愿?”
“长途跋涉,背井离乡,如此辛苦,自然不愿!”
“辛苦?”给事中反问,“面朝黄土背朝天不苦?
被富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